男同中有什么特别的节日吗?

男同性恋(gay men)作为LGBTQ+社区的一部分,参与和庆祝的节日主要与整个LGBTQ+群体的权益、文化和历史相关,而非专属男同的独立节日。这些节日通过全球化和本地化活动,在男同社区中具有特殊意义,尤其在中国的城市如成都、上海等地,通过gay吧、社交平台(如Blued)或线下聚会体现。本文基于研究、社区反馈和网络洞察(如X、知乎),介绍男同群体常庆祝的节日及其在中国语境的表现。



1. 主要LGBTQ+节日及男同参与


以下是全球和男同社区广泛认可的节日,男同群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:




  • 骄傲月(Pride Month,6月)

    • 起源:纪念1969年美国石墙暴动(Stonewall Riots),标志LGBTQ+权益运动开端。6月被定为全球骄傲月,庆祝多元性别与性取向。

    • 男同参与:男同在骄傲游行(Pride Parade)中活跃,如彩虹旗、皮革族或“熊”群体展示。全球如旧金山、伦敦的游行常有男同主导的方阵。

    • 中国语境:中国无公开游行(因监管限制),但上海Pride(2009-2020年,后因疫情和政策暂停)和成都gay吧的“彩虹夜”活动吸引男同参与,举办派对、艺术展或公益讲座。X上网友分享:“成都6月gay吧全是彩虹装饰,像过年!”



  • 国际不再恐同日(IDAHOBIT,5月17日)

    • 起源: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“精神疾病”移除,5月17日成为纪念日,聚焦反恐同歧视。

    • 男同参与:男同通过线上倡议或线下聚会(如北京LGBT中心的讨论会)传播反歧视信息。Blued常推出专题活动。

    • 中国语境:活动低调,集中在社交媒体或封闭群组。知乎讨论提到男同分享职场经历,推动包容。



  • 世界艾滋病日(World AIDS Day,12月1日)

    • 起源:1988年设立,关注艾滋病防治,男同因历史污名(1980年代艾滋危机)与此日联系紧密。

    • 男同参与:男同社区推动安全性和健康教育,如免费检测或公益跑。成都gay吧常举办“红丝带”主题夜。

    • 中国语境:男同通过Blued或NGO(如淡蓝公益)参与宣传,破除“男同=艾滋”误解。X帖子强调:“安全第一,节日提醒我们爱自己。”



  • 熊节(Bear Week,各地时间不同)

    • 起源:起于美国“熊”亚文化,庆祝壮硕、毛发多的男同及其爱好者,常见于7月或8月。

    • 男同参与:熊群体举办派对、选美或露营,如西班牙Mad.Bear。

    • 中国语境:中国熊节规模小,多为gay吧的“熊主题夜”或微信群聚会。成都Blue Shock曾举办“熊派对”,吸引“追熊者”。




2. 中国男同的节日特点



  • 隐秘与创意:因中国对LGBTQ+活动的监管严格(如2021年微信群封禁),男同的节日庆祝多为低调的派对、线上直播或私密聚会。成都gay吧如MC Space常以“彩虹”或“自由”为主题,规避敏感词。

  • 社区驱动:节日多由Blued、淡蓝公益或本地组织策划,如上海Pride的电影节。男同参与度高,尤以“熊”、BDSM或伪娘亚文化群体活跃。

  • 社交媒体放大:X和小红书成为节日宣传阵地,男同分享彩虹自拍或gay吧体验。B站UP主也制作“骄傲月”视频,融入伪娘或熊元素。


3. 节日意义与误解



  • 意义:这些节日为男同提供表达自我、连接社区的机会,缓解职场歧视或社会污名带来的压力。UNDP报告显示,节日活动提升LGBTQ+心理健康。

  • 误解:部分直男误以为“骄傲月”是“炫耀”或“乱搞”,但实际是权益倡导和文化庆祝。知乎澄清:“骄傲是为平等发声,不是针对直人。”


4. 成都视角


成都作为LGBTQ+友好城市,gay吧在节日期间尤为热闹。6月的骄傲月活动可能包括彩虹鸡尾酒夜或公益跑,12月的艾滋病日则有免费检测点。网友分享:“成都gay吧的节日像过家宴,熊哥和伪娘都来嗨。”


总结男同群体没有专属节日,但积极参与骄傲月、IDAHOBIT、世界艾滋病日和熊节等,体现身份认同和社区团结。在中国,这些节日因监管低调但富有创意,尤其在成都gay吧展现活力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